禽采食量低原因分析
2021-11-08 19:48:00 来源: 点击:
2021-11-08 19:48:00 来源: 点击:
鸡为依能而食的动物,意思是鸡是根据饲料能量的高低来决定采食量的。饲料能量高,鸡的采食量低;饲料能量低,鸡的采食量就高。
一、饲料
首先,鸡的消化系统和哺乳动物完全不同,禽类没有牙,在口腔内不能磨碎食物,只能靠喙采食饲料,然后到胃内再消化。
所以,鸡通常喜欢吃饲料中的大粒,不喜欢吃磨得较碎的粉末饲料。如果饲料中添加的过碎饲料过多,鸡就容易把料中的碎末剩下,从而造成鸡采食的营养不均衡,严重的会影响采食量。
肉鸡最明显。肉鸡多用颗粒料,颗粒料的粉化率对肉鸡的生长有极大的影响。如果粉化率较高,不但会浪费饲料,还很容易因鸡不爱采食而剩余过多,时间长了引起饲料变质,从而引起鸡发病。
(1)直径:
颗粒饲料直径不同、粗细不同,则采食时间长短不同,采食量不同。根据鸡体重大小,选择适合的饲料颗粒大小,才能提高鸡的采食量,加快增长速度。粉化率高的颗粒料,采食量偏低。
(2)硬度:
饲料的硬度对鸡的采食量也有较大影响。
比如:
肉鸡后期饲料过硬,鸡采食后很不容易消化,鸡就不喜欢吃,爱把饲料甩出来或者采食量少。
雏鸡到青年鸡如果更换饲料过早或者过渡期短、更换过快,就会造成鸡消化系统不适应,应激过大,引起采食量下降,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疾病。
(3)粉化率:
颗粒饲料提高了雏鸡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,但颗粒含量低于40%的颗粒饲料将影响雏鸡的增重和采食量。随着日粮中细粉含量的增加,鸡生长速度减慢。
(4)颗粒粗细和密度:
试验表明:
(1)7~21日龄肉鸡,饲料越粗,采食量增加越明显。
(2)但用3 mm模孔制粒,肉鸡日增重比4.8 mm模孔制粒提高5%,料肉比降低4.5%,颗粒密度大,增加采食量。
(5)石粉量
产蛋鸡饲料中石粉的用量很大,石粉的粒度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。
石粉能增加鸡的消化能力,提高采食量。
试验表明:
饲喂60%小颗粒+40%大颗粒混合型颗粒钙源,表明蛋鸡采食量较高。同时,大颗粒的钙能提高骨密度。
二、气味
禽类的舌粘膜上仅分布少量结构简单的味蕾,缺乏味觉乳头,所以鸡对味道不很敏感,不容易分辨味道。如果禽的饲料中食盐过多,禽极不容易察觉。如果鸡分辨不出来,就很容易中毒,一定要注意。
另外,禽对苦味也不太敏感,所以,对苦味的中药也不敏感,可以很好的采食,不影响采食量。而对于畜,如猪、牛、羊,对苦味就比较敏感,需要饲喂者注意。
但是,鸡对气味是比较敏感的,有的饲料或药物气味过大,是鸡不喜欢的气味,就会造成鸡群采食量明显降低。
但试验表明,调味剂、甜味剂能够调节采食量,果寡糖、阿拉伯糖、木糖、麦芽糖、乳糖、葡萄糖等,明显提高采食量,为应激条件下使鸡采食更多,提供了一种手段。
三、胃的消化能力
禽的消化是饲料与口腔内的唾液混合,吞入食管膨大部——嗉囊。在嗉囊中储存后,将饲料润湿后再进入腺胃。
禽的腺胃体积小,消化作用不强,食物停留时间短。混有胃液的食物主要贮存在肌胃中,然后通过机械作用消化饲料。肌胃的力量很大,能很轻松的把吃进去的谷物磨碎。为了增加饲料的粉碎程度,在饲料中添加砂砾以利于饲料的磨碎。
食物到小肠后才有化学性的消化。禽的肠道比较短,是体长的6倍。食物从肌胃进入肠后,在肠内停留时间短,一般不超过一昼夜,食物中许多成分未经充分消化,就随粪便排出体外,饲料转化率较畜低很多。
当前,因为腺胃炎、腺胃型传支、霉菌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肌胃溃疡、腺胃乳头水肿、脓肿或消失、腺胃壁增厚等现象很多,严重的甚至引起腺胃基层充血或乳头出血,这就造成鸡的消化能力差、采食量低,外观表现粪便过料、消化不良等,单一的治疗肠道效果不明显。此时需要健胃散、黄芪、扶正解毒散等调节脾胃的药物,增强脾胃的消化能力,才能提高采食量。
另外,如果有霉菌感染,必须去除霉菌毒素,才能增加采食量,恢复机体健康状态。否则,单一健脾胃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治标不治本。
四、霉菌、真菌及霉菌毒素
当前,霉菌、真菌及其毒素感染,是当前养殖业普遍存在的现象,只是程度不同。
如果有霉菌感染,鸡的采食量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。霉菌感染越严重,禽的采食量降低程度越大。且用其他药物对症治疗,疗效不明显。
霉菌容易去除,霉菌毒素不容易去除。必须彻底排除毒素,才能起到真正治疗的目的。
霉菌及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,如T2毒素、呕吐毒素、黄曲霉菌、烟曲霉菌、赤霉烯酮等,对机体的侵害部位不同,去除的难易程度也不同。针对不同的霉菌及毒素,选择疗效确切的药物,清除霉菌毒素。
霉菌为万病之源,去除霉菌,从根本解决疾病问题,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疗效。
五、气温
禽类羽毛厚且无汗腺,极易受到高温的影响。随着温度的升高,达到一定程度后,鸡只采食量就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
鸡适宜温度20-23℃。低于适宜温度,机体就会产生热量来保持体温(每低1℃,采食量增加1%)。
超过26℃,机体开始用膨胀血管来使血液到达鸡冠、髯和脚等,通过增加此处能量来散热。因此热应激时鸡需要增加部分位置相对更多的能量。
鸡的采食量降低,生产性能也会逐渐降低,一系列生理指标都会受到影响。夏季由于鸡的采食量降低很多,为了维持相对高的产蛋率,大多通过改变饲料配方,做成高能高蛋白饲料,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和产蛋的需要,以便保持较高的产蛋性能。
但是,最根本的还是降低鸡舍温度,这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提高采食量的方法。
另外,如果温度降低,鸡就会通过增加采食量来增加体内的能量,以用来抵抗严寒。寒冷季节舍内温度低于17℃时,鸡的采食量就会明显增加。此时,也要尽量维持鸡舍的温度,不能让温度太低,防止鸡增加采食量过多用以抵抗过度的寒冷。
六、品种、生理、体重
随着养殖业的发展,鸡的品种越来越多。不同品种的鸡,采食量也有所不同。有的品种就是采食量低,体型小;有的品种体型大,采食量也比较大;有的是前期长骨架,后期添肉;有的是骨架和肉一起长,前后期采食量特点不同。
一般大型品种的鸡,体重大,维持需要量大,采食量就大;轻型或小型品种鸡体重小,采食量就小。
同等条件和日龄下,产蛋率高的鸡采食量大,反之则小。
所以,饲养品种不同、日龄不同、体重不同、生长生理过程不同,采食量差别也很大。
七、饲养管理
饲养管理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,对鸡的采食量也有很大的影响。比如最明显的光照、通风、温度、湿度、饲喂方式等。
为了防止鸡开产过早和啄癖的发生,许多养殖户把鸡舍光线调的非常暗。鸡的视力不是很好,光线过暗,鸡采食看不清楚,采食量就会受到影响。有时天气不好,或者天刚黑没开灯时,鸡舍内看不清楚饲料,影响鸡的采食,造成采食量低。
另外,鸡舍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。有的养殖户在天气寒冷时,防止鸡感冒,把鸡舍捂得太严,舍内氨气、二氧化碳、硫化氢含量高,氧气含量低,长此以往,就会造成采食量低,生长速度缓慢。
温度上文已经论述,在此不做赘述。湿度也是养殖很关键的一个指标。尤其雏鸡,对湿度很敏感,过高或过低,都会影响鸡的健康,从而影响采食。保持适宜的湿度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现代养殖,多是规模化养殖,自动上水、上料。自动上料机器调控一次出料量,多少固定。有的一天上两次料,有的一天上三次料,有的一天上四次料,吃净时间、吃净程度也不相同,这就对鸡的采食总量有一定影响。
鸡的喝水程度,直接影响鸡的采食量大小。水线的清洁程度、水质如何、是否加入药物、加入药物是否影响饮水量、水量充足与否等等,都决定着鸡的喝水程度,间接影响鸡的采食量。
八、疾病
鸡在一生的生长、繁殖过程中,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疾病的发生,各种疾病大多会对采食量有所影响。如新城疫、传支、沙门氏菌、肠炎、球虫、法氏囊、寄生虫等,都会引起采食量减少或增多。
所以,减少疾病的发生,稳定采食量,才能更利于鸡的生长发育。
一、饲料
首先,鸡的消化系统和哺乳动物完全不同,禽类没有牙,在口腔内不能磨碎食物,只能靠喙采食饲料,然后到胃内再消化。
所以,鸡通常喜欢吃饲料中的大粒,不喜欢吃磨得较碎的粉末饲料。如果饲料中添加的过碎饲料过多,鸡就容易把料中的碎末剩下,从而造成鸡采食的营养不均衡,严重的会影响采食量。
肉鸡最明显。肉鸡多用颗粒料,颗粒料的粉化率对肉鸡的生长有极大的影响。如果粉化率较高,不但会浪费饲料,还很容易因鸡不爱采食而剩余过多,时间长了引起饲料变质,从而引起鸡发病。
(1)直径:
颗粒饲料直径不同、粗细不同,则采食时间长短不同,采食量不同。根据鸡体重大小,选择适合的饲料颗粒大小,才能提高鸡的采食量,加快增长速度。粉化率高的颗粒料,采食量偏低。
(2)硬度:
饲料的硬度对鸡的采食量也有较大影响。
比如:
肉鸡后期饲料过硬,鸡采食后很不容易消化,鸡就不喜欢吃,爱把饲料甩出来或者采食量少。
雏鸡到青年鸡如果更换饲料过早或者过渡期短、更换过快,就会造成鸡消化系统不适应,应激过大,引起采食量下降,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疾病。
(3)粉化率:
颗粒饲料提高了雏鸡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,但颗粒含量低于40%的颗粒饲料将影响雏鸡的增重和采食量。随着日粮中细粉含量的增加,鸡生长速度减慢。
(4)颗粒粗细和密度:
试验表明:
(1)7~21日龄肉鸡,饲料越粗,采食量增加越明显。
(2)但用3 mm模孔制粒,肉鸡日增重比4.8 mm模孔制粒提高5%,料肉比降低4.5%,颗粒密度大,增加采食量。
(5)石粉量
产蛋鸡饲料中石粉的用量很大,石粉的粒度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。
石粉能增加鸡的消化能力,提高采食量。
试验表明:
饲喂60%小颗粒+40%大颗粒混合型颗粒钙源,表明蛋鸡采食量较高。同时,大颗粒的钙能提高骨密度。
二、气味
禽类的舌粘膜上仅分布少量结构简单的味蕾,缺乏味觉乳头,所以鸡对味道不很敏感,不容易分辨味道。如果禽的饲料中食盐过多,禽极不容易察觉。如果鸡分辨不出来,就很容易中毒,一定要注意。
另外,禽对苦味也不太敏感,所以,对苦味的中药也不敏感,可以很好的采食,不影响采食量。而对于畜,如猪、牛、羊,对苦味就比较敏感,需要饲喂者注意。
但是,鸡对气味是比较敏感的,有的饲料或药物气味过大,是鸡不喜欢的气味,就会造成鸡群采食量明显降低。
但试验表明,调味剂、甜味剂能够调节采食量,果寡糖、阿拉伯糖、木糖、麦芽糖、乳糖、葡萄糖等,明显提高采食量,为应激条件下使鸡采食更多,提供了一种手段。
三、胃的消化能力
禽的消化是饲料与口腔内的唾液混合,吞入食管膨大部——嗉囊。在嗉囊中储存后,将饲料润湿后再进入腺胃。
禽的腺胃体积小,消化作用不强,食物停留时间短。混有胃液的食物主要贮存在肌胃中,然后通过机械作用消化饲料。肌胃的力量很大,能很轻松的把吃进去的谷物磨碎。为了增加饲料的粉碎程度,在饲料中添加砂砾以利于饲料的磨碎。
食物到小肠后才有化学性的消化。禽的肠道比较短,是体长的6倍。食物从肌胃进入肠后,在肠内停留时间短,一般不超过一昼夜,食物中许多成分未经充分消化,就随粪便排出体外,饲料转化率较畜低很多。
当前,因为腺胃炎、腺胃型传支、霉菌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肌胃溃疡、腺胃乳头水肿、脓肿或消失、腺胃壁增厚等现象很多,严重的甚至引起腺胃基层充血或乳头出血,这就造成鸡的消化能力差、采食量低,外观表现粪便过料、消化不良等,单一的治疗肠道效果不明显。此时需要健胃散、黄芪、扶正解毒散等调节脾胃的药物,增强脾胃的消化能力,才能提高采食量。
另外,如果有霉菌感染,必须去除霉菌毒素,才能增加采食量,恢复机体健康状态。否则,单一健脾胃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治标不治本。
当前,霉菌、真菌及其毒素感染,是当前养殖业普遍存在的现象,只是程度不同。
如果有霉菌感染,鸡的采食量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。霉菌感染越严重,禽的采食量降低程度越大。且用其他药物对症治疗,疗效不明显。
霉菌容易去除,霉菌毒素不容易去除。必须彻底排除毒素,才能起到真正治疗的目的。
霉菌及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,如T2毒素、呕吐毒素、黄曲霉菌、烟曲霉菌、赤霉烯酮等,对机体的侵害部位不同,去除的难易程度也不同。针对不同的霉菌及毒素,选择疗效确切的药物,清除霉菌毒素。
霉菌为万病之源,去除霉菌,从根本解决疾病问题,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疗效。
五、气温
禽类羽毛厚且无汗腺,极易受到高温的影响。随着温度的升高,达到一定程度后,鸡只采食量就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
鸡适宜温度20-23℃。低于适宜温度,机体就会产生热量来保持体温(每低1℃,采食量增加1%)。
超过26℃,机体开始用膨胀血管来使血液到达鸡冠、髯和脚等,通过增加此处能量来散热。因此热应激时鸡需要增加部分位置相对更多的能量。
鸡的采食量降低,生产性能也会逐渐降低,一系列生理指标都会受到影响。夏季由于鸡的采食量降低很多,为了维持相对高的产蛋率,大多通过改变饲料配方,做成高能高蛋白饲料,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和产蛋的需要,以便保持较高的产蛋性能。
但是,最根本的还是降低鸡舍温度,这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提高采食量的方法。
另外,如果温度降低,鸡就会通过增加采食量来增加体内的能量,以用来抵抗严寒。寒冷季节舍内温度低于17℃时,鸡的采食量就会明显增加。此时,也要尽量维持鸡舍的温度,不能让温度太低,防止鸡增加采食量过多用以抵抗过度的寒冷。
六、品种、生理、体重
随着养殖业的发展,鸡的品种越来越多。不同品种的鸡,采食量也有所不同。有的品种就是采食量低,体型小;有的品种体型大,采食量也比较大;有的是前期长骨架,后期添肉;有的是骨架和肉一起长,前后期采食量特点不同。
一般大型品种的鸡,体重大,维持需要量大,采食量就大;轻型或小型品种鸡体重小,采食量就小。
同等条件和日龄下,产蛋率高的鸡采食量大,反之则小。
所以,饲养品种不同、日龄不同、体重不同、生长生理过程不同,采食量差别也很大。
七、饲养管理
饲养管理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,对鸡的采食量也有很大的影响。比如最明显的光照、通风、温度、湿度、饲喂方式等。
为了防止鸡开产过早和啄癖的发生,许多养殖户把鸡舍光线调的非常暗。鸡的视力不是很好,光线过暗,鸡采食看不清楚,采食量就会受到影响。有时天气不好,或者天刚黑没开灯时,鸡舍内看不清楚饲料,影响鸡的采食,造成采食量低。
另外,鸡舍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。有的养殖户在天气寒冷时,防止鸡感冒,把鸡舍捂得太严,舍内氨气、二氧化碳、硫化氢含量高,氧气含量低,长此以往,就会造成采食量低,生长速度缓慢。
温度上文已经论述,在此不做赘述。湿度也是养殖很关键的一个指标。尤其雏鸡,对湿度很敏感,过高或过低,都会影响鸡的健康,从而影响采食。保持适宜的湿度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现代养殖,多是规模化养殖,自动上水、上料。自动上料机器调控一次出料量,多少固定。有的一天上两次料,有的一天上三次料,有的一天上四次料,吃净时间、吃净程度也不相同,这就对鸡的采食总量有一定影响。
鸡的喝水程度,直接影响鸡的采食量大小。水线的清洁程度、水质如何、是否加入药物、加入药物是否影响饮水量、水量充足与否等等,都决定着鸡的喝水程度,间接影响鸡的采食量。
八、疾病
鸡在一生的生长、繁殖过程中,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疾病的发生,各种疾病大多会对采食量有所影响。如新城疫、传支、沙门氏菌、肠炎、球虫、法氏囊、寄生虫等,都会引起采食量减少或增多。
所以,减少疾病的发生,稳定采食量,才能更利于鸡的生长发育。